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学习英模|梁智博——忠诚审判事业 笃行为民一生

发布时间:2021-03-26 16:32:45








    梁智博,1976年9月出生,2019年任大庆市红岗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现任红岗区法院副院长,获评“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40多项,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英模——梁智博

    1996年,我到红岗法院工作,弹指一挥间,到如今已是第二十五个年头,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多年审判工作的一点感悟,我倍感荣幸。

    二十五年,我一直扎根在基层法院的审判一线,在组织的栽培下,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从一名书记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副院长。一路上,艰辛与汗水相伴,困难与压力同在,但组织给予了我很多荣誉。这些荣誉,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明明白白判案,干干净净做人,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做好“四个面对”,与大家共勉。

    面对群众,只有将心比心,才能寄情于民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年至少要审理上百起案件,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常告诫自己,每一个“不起眼”的案件都可能决定着当事人的命运,我审理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案件,也可能是别人的人生。所以,面对每一名当事人,我都尽量去感同身受他们的所思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坚持下去以后,使我受益良多。不仅理解了以前许多不解的问题,更帮助我办好了许多难办的案件,也收获了当事人许多的赞许与肯定。

    还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接待室里进来一位衣衫褴褛、脸色苍白的中年人,进门后焦急地对我说:“法官,请您给我做主啊,真的是没有活路了!”原来他是外地来庆打工人员,干完活却没拿到钱,现在为了讨薪四处寻找他的雇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次饱饭了。看着他憔悴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背井离乡出来打工,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身无分文,让他怎么面对翘首企盼的妻儿,除了心疼我说不出更多的感受。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审好这件案子。现在被告躲了起来,找到人是当务之急,于是我立刻多方查找线索,走访被告亲属,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被告终于顶不住压力,主动露面了。我又苦口婆心地做通了被告的思想工作,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羞愧地将劳动报酬主动交到了原告手里。看着原告这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激动而欣慰的泪水,我知道,我的处理方式是对的。其实这个案件也可以办理得不那么麻烦,该公告就公告,该开庭就开庭,实在不行原告还可以申请执行。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不忍心让原告这样奔波,因为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希望法官怎么做。

    “我会希望法官怎么做?”审判工作中,每当案件审理陷入困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这句话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一个案件,如果有十种结案方法,我选的那个可能是最“笨”最费力气但一定是当事人最想让法官这么做的那个方法。在这样想法的支配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案风格,并总结出了“三心四法”的工作方法,那就是要有真心、细心、耐心,要善于运用“冷处理”、善于抓住矛盾的要害、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善于借助社会力量。这个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面对案件,只有敢于较真,才能质效过硬

    刚参加工作时,带我的师傅就对我说,法官要有一颗“匠心”,如果把法官比作一名工人,那么他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作出的每一份文书,就是他生产出的产品,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验。我一直将这段话铭记于心。

    为此,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在案件审理中,只要有一个疑点没有查清,我都不会放过。最初,有人不理解,认为我不懂得变通,太“轴”了,甚至有人认为我“鸡蛋里挑骨头”,直到这些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所以,我坚持不断的学习,将学习作为“较真”的底气。每当有新的法律、司法解释颁布,我都争取在第一时间去学习,每个案件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去研究。

    2018年,我担任审委会专职委员,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我不仅要审理好自己承办的案件,还要时常指导自己分管的民事条线的其它案件的审理,让我感到这种钻研的劲头、较真的态度愈发显得重要。于是,我多次组织岗位大练兵,开展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评比,强化了民事法官们比学赶帮超的优质审判意识。特别是在民法典颁布之后,我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多次组织法官进行学习,为民法典在我院更好适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审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案件,我深刻体会到肯于学习、肯于专研的好处。这个案件证据繁多,并且涉及很多建筑工程专业术语,阅卷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一个名词一个名词进行研究,又多次请教了在建筑行业工作的朋友,我弄清了“容积率”“构造柱”“剪力墙”这些术语的基本意思。开庭时,原本不屑一顾的被告在听到我能将证据中的疑点一语中的地说出,对这些深奥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娓娓道来,他惊讶地说道,遇到您这样的明白人,我算是服了,这个案子由您来审准错不了。后来虽然判被告败诉,但他竟给我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说我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官司他输得心服口服。

    坚持学习、敢于较真,久而久之,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办案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拿不准,他们总是会说,又得去找梁姐商量商量了,不让她把把关心里总是没底呢。我的办公室里经常挤满了前来探讨案件的法官,他们经常打趣地说道,今天又去409“专家诊室问诊”啦。大家越是这样说,我越是叮嘱自己,一定要不断增强履职本领,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在我的带动下,民事法官们都特别注重案件质量,经常为了一个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规定的适用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形成了浓厚的研讨氛围。案件发改率持续下降,2020年在全市基层法院中达到最低,审判质效也是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市前三的好成绩,我知道,这是大家共同“较真”的结果。

    面对歪风,只有一身正气,才能百毒不侵

    由于法官职业的特殊性,难免有人说情、打招呼,随时面临亲情的挑战、友情的干扰、金钱的诱惑。面对当事人送来的财物,我总是婉言谢绝,不为利动;面对亲友的说情,我也是晓之以理,不为情扰。为此,得罪过不少亲戚、朋友、同学,但我为自己的坚守感到骄傲。在这方面,我为自己定下的标准是:身不能懒,手不能长,嘴不能馋,心不能偏。

    有一次,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到我家做客,闲聊时突然话锋一转,跟我说:“咱俩这关系,就不跟你拐弯抹角了,我表妹有一个案子是你审的,她托我跟你打个招呼,照顾她一下。”在我拒绝后,她摔门而去,表示与我绝交,实话实说,当时确实很伤心。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一个离婚案件的被告,说要当面提交一些证据,在接待室里见到他之后才知道,所谓的证据就是装在信封里厚厚的一沓钱,他还暗示我在分割财产时倾向他一些,还会再送来一些“好处”,我对他说,有动这些歪心思的功夫,不如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婚姻,否则也走不到这一步。他红着脸缩回了送钱的手,讪讪地离开了。每当遇到这种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对我送钱送物、许诺好处的人,我都会一一拒绝。现在想来,我很感谢每一次坚守原则的自己,正是这种坚守,让我行稳致远。

    面对事业,只有忘我付出,才能无怨无悔

    现在依然忘不了初到红岗法院时的那种充实,当时只有20岁的我非常瘦弱,在民庭担任内勤,同时给三名法官担任书记员,每天都很忙碌。常常一天开四到七个庭,再加上外出送达,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后来我干脆搬到办公室住。这么多年,虽然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在担任审委会专职委员直至担任副院长以后,我依然每年审理上百起案件,其中大多为要案、难案、涉众敏感案件。

    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辖区企业发展,院里设立了“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我主动请缨,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去年,我院受理了涉某房地产公司系列案365件,涉某热力公司系列案317件,为统一裁判尺度,做好类案审理,我多次组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研讨案件审理思路,使这些争议较大的涉企纠纷均得到妥善处理。

    在审理一起涉及亡人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被告对死者的死因有很大的异议,申请重新鉴定。鉴定时需法官到场,可连被告都劝我,那个地方不适合女同志去的。但我是案件的承办人,我不去谁去。说实话,尸检时,面对那恐怖而狼藉的场面,我确实感到不适,几次呕吐,但因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我只有坚持。就这样,我在殡仪馆整整守候了一天,当事人深受感动。鉴定结论出来后,被告表示没有异议,此案得到了顺利的解决。虽然我事后几天经常做噩梦,但想到这样棘手的案件能够妥善解决,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在审理一起侵权案件时,开庭时我突感胃部疼痛难忍,但考虑到被告路途遥远,这次开庭也是几经周折,原告非常焦虑,如果因为我的原因中途休庭,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于是,我强忍疼痛,坚持了四个小时将案件审理完毕,庭审结束后,已经疼得站不起来,同事将我送到医院后,医生说道,你这是急性胃肠感冒,非常危险,你可真能挺啊。

    其实,这些只是我平时工作中的一桩桩小事儿,不能说有多么轰轰烈烈,只能说我做到了问心无愧。但是面对家人,我却充满了愧疚。作为女儿,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少得可怜。这几年,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从去年开始,两天就要做一次透析。今年正月十五开始,母亲陷入昏迷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也曾想过请假陪在母亲身边,但我分管信访工作,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是信访工作压力较大的时候,我只能在周末的时候去匆匆看上一眼,周一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周一晚上,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情况不太好,让我有心理准备。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马上动身回肇州去陪护母亲。但是又想起第二天约了几波已经买好了进京车票的信访当事人需要接待,我便决定接待完当事人看情况再说。第二天也就是今年3月2日上午,当我正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我顿时崩溃了,心中充满了懊悔自责,我后悔,没能及时赶回去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我自责,没能在母亲弥留之际陪伴在她的身边。这段时间,我常常夜不能寐,脑海中经常浮现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耳中总是想起她质朴的教导——女儿啊,干啥事儿都要对得起良心啊。今天站在这里扪心自问,我对得起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自己胸前的法徽;但是再扪心自问,我没有在母亲最需要我的时候陪伴在她的身边,我对不起我的母亲,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女儿。

    母亲离我而去了,但我的事业还在。处理完后事,我便及时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积极投身到教育整顿之中来。通过学习教育,我更坚定了在多年的审判工作中一直坚守的信条,那就是:不一定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只愿我接触过的当事人,在案结事了的那一天,真心地说一句,梁智博是一个好法官,这就足够了。

    今天站在这里,所说所讲的每一件事,实在不敢说有多么突出,只能算是我二十五年审判工作的一些浅薄感悟,今天分享给大家。我知道,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组织给予了我很多,不仅授予我“新时代铁人式好法官”荣誉称号,更是在前不久任命我为副院长,感谢组织的培养与信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用更好的成绩回馈于组织的信任,回馈于人民的期望——忠诚审判事业,笃行为民一生!

    一枝一叶总关情,大事小事皆民心。她用理解包容播撒春风细雨,用真情善意消解矛盾坚冰,用严谨细致平衡利益诉求,用执著坚定守护万家灯火。从事民商事审判二十年,她把百姓的家长里短汇聚成司法为民的磅礴力量!


关闭窗口